法国、意大利民防建设特点
(一)应急救援的分类。法、意两国应急救援的分类基本相同。主要分为三类:一是军事性质类,由现役部队负责,各有10万人,依令参加应急救援行动。二是民众性质类,由政府少量公务员为骨干,以民防志愿军为主体,各有40余万人,担负民防应急救援工作。三是公务员性质类,由各级政府公务员组成,各有4万余人,依令参与应急救援行动的组织和协调。其特点是:形成了公务员和军队组织,民众参与的格局。
(二)组织指挥体系建设。法、意两国的民防应急工作直接受国家内政部领导管理,下辖大区、省、市镇三级民防组织机构。法国总共有大区20个、省100个、市224个,其中巴黎大区,下辖7个市。意大利总共有大区20个,下辖100个省。民防组织指挥体系健全,并明确了本级组织指挥的职责和任务,建立健全了各省、市镇、街道(社区)问的民防组织指挥协同关系。一般情况下.以出事地民防指挥员为主,有时也由资历长,德高望重,组织指挥能力强的指挥员担任。
(三)民防志愿军队伍建设。按照个人志愿,身体健康,服从命令,吃苦耐劳,不分男女、职业以及退休人员。年满16周岁以上,经政府专业机构技能培训,考试合格的要求,都可以参加民防志愿军。其主要任务:一是救人。在家生病的、野外作业受伤的、交通事故的等。二是灭火。无论是城市,还是乡村发生火灾等。三是环境保护。无论是空气、水污染,还是水灾、泥石流、地震、雪灾等。参加民防志愿军的人员,每年必须按照相关职责的要求,到民防培训机构接受48小时的业务技能培训,如医疗救援志愿军在医疗、消防救援志愿军在消防、“三防”救援志愿军在军队进行培训学习,经严格考试合格后,由培训机构发给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证书。参加培训和大的灾害应急救援行动,由政府发给每人每小时7~15欧元的报酬;平时参加值班、巡查和遂行一般性的救援任务都没有报酬,完全是尽公民的民防义务。
(四)学生民防知识教育。可以说是从娃娃抓起,小学生每周有1节课时间为民防知识教育课,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。中学生(12~16岁)主要进行人体解剖学、消防、救援技能等方面的培训。经考试合格后,由民防培训机构颁发证书。对有志参加消防队的中学生.可以直接报考消防学校,成为职业消防人员,毕业服役15年后,就可以退休。大学生的民防知识教育主要由高等学院和红十字会承担,经考试合格后,才能给学生发所学专业的毕业证书。
(五)民防应急装备建设。法、意两国的民防工作各有千秋,但都是依据民防工作的特点,由民防部门提出需求,每年列入财政预算,经本级议会进行综合评估,报本级政府批准后,再由民防部门进行公开招标采购。法国的民防应急救援装备,以车轮式配套装备为主,意大利的民防应急救援装备,以集装箱拖拉式为主,功能齐全。其共同的特点是:便于机动、便于通信指挥联系、便于抢险救灾、便于救援人员生活、便于发挥各种类型装备器材的作用,但对道路的依赖性较大。
(六)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。法、意两国的民防组织于1980年从军队剥离出来,逐步加强全面建设,强化教育训练.实行严格考核制度,自成民防应急救援体系,有很强的战斗力和应急救灾能力。如法国荷拜市在3小时内,能联合周边8个市,3000余人的民防志愿军,且装备器材全部到位。城市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出现意外情况,只要拨通民防救助电话,在3分钟内就能得到救助。意大利、法国民防加强和落实巡查、值班以及请示报告制度等。民防志愿军人员每天要向基层民防组织报告情况.基层民防组织综合情况后向市民防指挥中心报告.市向省民防指挥中心报告,省向大区民防指挥中心报告,大区民防指挥中心将情况综合后,再向国家内政部报告。
(七)地下工程建设与开发。法、意两国的地下工程建设与开发,由军队直接领导和管理,当地政府和民防组织无法向我们介绍有关情况。但我们所到之处,看到这两个国家的地下工程建设与开发,抓得扎实、效果好。据导游和翻译介绍,罗马城市的建筑物都是300年、巴黎城市的建筑物都是150年以上的哥德式建筑物,只准按老城风格修建,破旧房屋不准撤。但与现代化城市相比,仍有独特的魅力,错落有致、整洁大方、扎实坚固,具有永久性、坚固性的特点。我们看到地下停车场和地下通道以及城市共同沟,宽大明亮,通风良好,进出方便。应急设施设备齐全。战时转换能力强、且自来水畅通,有的与河道相连接。尤其是地下停车场都是4~6层,容量大、进出口人与车分离,战时是很好的地下人员掩蔽工程。
来源:《四川人防》